传工信部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电联失意,移动摘“帽”
网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一份关于调整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政策的通知。文件中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网间结算关系,加快推进网络设施建设和提速降费,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经深入研究论证,对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政策予以调整。消息一出,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
涉及多项政策调整
一是,2020年7月1日起,取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间的单向结算政策,实行对等互联,互不结算。7月1日前,维持现有网间结算政策和结算标准,即中国移动应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支付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费用,结算标准不高于8万/G/月。
二是,为扶持市场新进入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1日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下调对中国广电、中信网络的结算费用,下调比例不低于现有标准结算价(8万/G/月)的30%。
三是,2020年1月1日起,教育网、科技网、经贸网、长城网等公益性网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互联网骨干网之间实行免费互联。
四是,各互联网骨干网互联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使用第三方违规带宽资源进行网络互联,确保各骨干网网间路由合规配置。
五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科-新葡萄8883官网首页欢迎你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长城互联网网络中心等公益性网络互联单位应严格遵守“专网专用”原则,不不得利用公益性网络资源非法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六是,实行以网间质量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依据《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大网间扩容争议协调解决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互联单位,依法实施提醒、督办,约谈、警告、行政处罚等,保障网间通信畅通。
将利好哪些企业?
政策发布之后,被讨论最多的无非是谁将获益,谁将损失一部分收入。很显然,作为传统模式下,收取网间结算费用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不可避免的将减少一大笔收入。
短期来看,这一政策的最直接受益方无疑是中国移动,不同于语音和短信的网间结算,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之间的骨干网互联网网间结算一直是单向的,也就是说中国移动的用户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数据中心内的内容和服务所产生的带宽,中国移动就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要知道早期的IDC资源基本都掌握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中,按照中国移动现阶段的用户基数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相反,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这是一笔可观 的收入,因而有人戏称这是直接抢走了电信联通的一块肉。
与此同时,对等互联,互不结算之后,中国移动甩掉了被强扣在头上多年的“二级运营商”的帽子。当然,中国移动能够收获这个政策,最根本的原因是用户体量已经形成规模,截至2020年1月,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累计达到9.49415亿户,固定宽带用户数累计达到1.88271亿户,需要对等互联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再加之,随着近年来中国移动对IDC资源不惜成本的投入,以及对骨干网带宽的投入成效明显,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有足够的体量和资本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等互联。
另外,对于中国广电而言,一直以来,中国广电的用户基数相对较小,网络规模小,运营主体也分散,基本是一省一个运营主体的情况,为了满足这小部分用户的需求,必须要向传统三大运营商支付网间结算费用,在流量爆炸性增长的今天,这是一笔不少的支出,所以中国广电一直希望能够在网间结算方面获得政策的扶持。虽然此次并没有获得与中国移动一样的待遇,但是也获得了一定的政策优惠,更有利于其未来5G的发展。
不过,在笔者看来,此次政策调整的最大受益方是中信网络。中信网络的骨干网资源与其余几家存在不同,其目标市场是2B市场,潜在客户也是CSP(云服务提供商)、行业与企业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对带宽的需求相较个人用户更为可观。去年,工信部已向中信网络颁发了新的基础电信业务牌照,中信网络获准从事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再加上这次网间结算费用政策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长远来看,某种程度上,按照中信网络比三大运营商更加理解政企客户市场需求,将对三大运营商在政企市场形成一定冲击。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则是最终的受益方。一方面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实现对等互联后,减少网间结算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无论是取消网间结算费用,还是降低网间结算费用,或许会带来一定的降费空间。
本文来源:C114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