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煤炭储备体系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尽管我国总量丰富,但是后备储量不足。从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应加快建设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完善我国煤炭战略储备,应强化资源保护性开采机制,规范和提高企业库存水平,建立焦煤和肥煤资源储备,逐步构建储备体系,使资源贫乏地区库存达到或接近合理水平,需求旺季不低于15天。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具体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增加煤炭储备规模。煤炭战略储备的基础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一般情况下,煤炭资源分阶段勘探的储量关系是:普查、详查、精查之比为5:2:1。目前,我国只有精查储量500亿吨,详查1000亿吨,普查1500亿吨。煤炭储量缺口分别为:精查733亿吨,详查300亿吨,普查400亿吨。因此,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增加煤炭地质储量意义重大。
2、建设国家级大型煤炭生产和储备基地。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煤炭产业结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应加快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和规划。
大型煤炭基地具有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煤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开采条件较好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以及配套工程设施。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需要以大集团建设大基地,以大基地培育大集团。
促进煤炭深加工和煤电联营,调整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的产品结构是建设煤炭基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煤炭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煤炭企业开创新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坚持稀缺煤种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一般所指的稀缺煤种主要是焦煤和优质无烟煤。从保护性开发的角度看,焦煤主要指中的主焦煤和肥煤。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优质煤储量不多,优质炼焦煤储量规模更小,炼焦煤在我国煤炭储藏量中占比25%,其中肥煤和主焦煤二者相加的储量约占其中的10%,属于炼焦用的肥煤仅占3.8%,焦煤占6.7%,瘦煤占4.2%,低灰、低硫的焦煤和肥煤更为稀缺。
因为焦煤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这种稀缺性便更加突显。同样,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优质无烟煤资源数量更加有限。除此之外,稀缺煤种的浪费和破坏现象十分严重。
近几年,国际市场走高则进一步加剧了对炼焦煤的无序开采和乱采乱挖,进而加快了我国炼焦煤衰竭的速率。因此无烟煤和炼焦煤应该被确定为我国国家的战略物资,在优化资源布局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发展,并建立起与石化、钢铁等重要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无烟煤、炼焦煤等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发和合理利用机制。
4、禁止超能力生产,坚持可持续开采。由于前几年国内煤炭市场持续升温,煤炭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普遍使煤矿超能力生产。
长期下去,不仅使矿井的服务年限大大缩短,严重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后劲,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国内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在煤矿设计、煤矿建设、装备制造、生产运营、市场开发以及煤电化产业链方面已经形成了整体优势,部分企业已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具备了海外开发煤炭资源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个市场;国内煤炭资源和资源两种资源。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谋及长远,对国内煤炭、铁矿石等资源都应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有控开采和相应储备,抓住目前时机,积极推进国外煤炭资源的开发。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长期发展战略。
煤炭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充分利用世界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鼓励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运输渠道便利、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缓解国内煤炭主产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大规模远距离运输的压力;努力探索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的新尝试,去国外寻找、勘查、开发和利用海外的煤炭资源;积极参与有关地质调查、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领域方面的对外合作,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多边技术交流,尽可能地利用国外煤炭资源减缓国内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